查看原文
其他

杨爱梅老家系列之十二《五月端午的花绳绳》

2017-05-28 杨爱梅 保德新青年

 

五月端午的花绳绳


文/杨爱梅


在北方,五月端午从气候上就是春季转入夏季的一个重要节日,也是全国性的大节日。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各地都各有特色。

小时候,我老家的端午节,家家门头上都要插一把新鲜的艾草,孩子们脖子上也要戴用花绳绳穿起来的布鸡鸡、布鹅鹅、五搐搐、艾草等。  

那时候的节日氛围特浓,端午节的前好几天,村里的婆姨女子们就忙乎开了,染彩线,搓花绳绳,缝布鸡鸡、布鹅鹅、五搐搐。隔壁邻居的婆姨们把平时做衣服剩下的各色布头都挑拣出来,相互配颜色,剪样子。红黄绿白黑的五色线,大都是用当时人们说的“洋胭脂”( 染色颜料)染出来的,也有直接用新长起来的植物染的,比如用大黄染黄线,艾草叶子擦绿线等等。而如果做布鸡鸡、布鹅鹅能用上供销社买来的各色丝线扎彩,那便是上乘的好玩艺儿了。

农村的婆姨女子们,心和手都巧着呢。她们随便找一块布头,有的大概画一个形状,有的原本就不用画,一剪子下来,鸡是鸡,鹅是鹅,跟现在的卡通形象比起来,更逼真,更生动。缝制布鸡鸡鹅鹅都有非常细密的工序,为了能让布鸡鸡布鹅鹅立起来、且更有形有状,做前大都要先打衬、裁剪,再贴上预先选好的布头,一对一对地粘好了,然后,单片用彩色线彩扎出各种图案来。这里说的彩扎也就是用各种颜色的线或更小的布头缝、绣。比如眼睛、嘴巴、翎毛、爪子、鸡冠子等等。单片彩扎完成后,中间填上棉花,一对一对地缝合起来,布鸡鸡、布鹅鹅就算缝制完成了。五搐搐不用打衬,一般也不选用太华丽的布,一块儿或者几块儿小布头,用针线缝起来一抽、一缩,就成了串在一起的五个软软的、鼓鼓的、口子紧缩起来的小袋袋,特可爱。所有的布鸡鸡、布鹅鹅、五搐搐,大者不出两寸,小的只有近寸长,玲珑精巧,惟妙惟肖。鸡脖子短粗,鹅脖子细长;公鸡威武,母鸡柔顺;用细长弯弯的鹅脖子来体现神态不同的掉头鹅、探头鹅等等。有趣极了。

每到端午节,村里都仿佛展开一场布艺制作大交流,婆姨女子们也都尽展自己的针线技艺,做得特认真,还暗自叫着真呢。就连下地干活时,也不忘记带上扎彩的活儿。一到休息间,大家就凑在一起,在地头上老的教,小的学,取长补短,尽情交流;尤其是收工后,你看那街口院头,三个一族五个一圈,花花绿绿,叽叽喳喳;你的嘴缝得短了,她的眼睛做得大了,笑声一浪高过一浪,快乐一层裹着一层,让整个村子都为之活泼而生动了……

布鸡鸡、布鹅鹅、五搐搐缝制多少,都是根据自家孩子的多少而定的,反正十来岁以下的孩子都得戴。大一点的有了就戴,没有也就不戴了。

布鸡鸡、布鹅鹅、五搐搐缝制完成后,就该搓花绳绳了。这时已到端午节的前一两天了。婆姨们拿出早已染好的五色线,坐在街头,裤腿一卷,唰啦唰啦地在小腿臂上搓起了花绳绳。小孩儿们早已等不及戴了,围在妈妈、姐姐们身边左蹦右跳,你争我抢。整个村子,节日的味道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浓烈了。

除了缝制布鸡鸡、布鹅鹅、五搐搐外,采艾草是端午节最重要的内容。都说端午节这一天采得艾草最好。所以,天刚蒙蒙亮,大人们就出去采艾草了。

艾草喜湿,一般长在背阴的坡塄地畔,下湿的洼地,河旁井边。人们早早地出去,一是想在太阳穿过家门时就把艾草戴上,二是早了可以走得近些。

当阳婆下来一杆子高的时候,采艾草的人们就都回来了,他们三五相随,每人一大捆。婆姨们顾不得擦一把汗,先捆一小捆虔诚地插在自家的门头上,然后,拣出艾草的嫩枝叶,捋成一团,在每个孩子的身上,从头到脚地擦一遍,最后,用一根艾草,折成寸数长的段,用花绳绳捆住,系在串有布鸡鸡、布鹅鹅、五搐搐的花绳绳串儿上,戴在孩子们的脖子上。就连耳朵孔里,都得塞上艾叶团成的艾草球呢。

这里必须所,戴花绳绳、艾草串时,都不能说话,悄悄的、严肃地进行。倘若小孩子不懂事出声了,做妈妈的一定是用眼神和动作示意不让说话,然后轻轻堵一堵小孩的嘴……

大人们也用艾草擦身子,只是大都形式大于实际的擦,然而,耳朵里的艾草球却是必须要认认真真地塞进去的。一切就绪后,剩余的艾草就放在一边,等蔫了后打成艾要(艾草绳),晒干了用以夏天熏蚊子。至于戴花绳绳,不仅人人都要戴,而且所有的家禽家畜,农具、门环都要戴。也就是说,只要人接触的东西、地方,都要戴花绳绳。每到端午节,你看吧,人人胳膊、指头上或者小腿腕上、牛的角上、狗的脖子上、猪羊的耳朵上、鸡的腿上、所有农具的手柄上、门环上,等等等等,都要套上花绳绳系成的圈圈。街头院落,人们逮着小孩就得拽过来看看她妈妈做得布鸡鸡布鹅鹅怎么样;走在街上,女人们都不由得瞅着对方手上的花绳绳,暗自比较着谁家的搓得均匀、鲜艳且不落色……    

    在老家,端午节也有吃粽子的习俗,且大家都知道是为了纪念一个伟大爱国诗人。只是因了黄土山区,周围没有苇子,也就是说没有苇叶,包不了粽子。于是,就用软米(黄米)做成浆米粥、红枣粥或者凉糕等等代替粽子。老家的浆米粥指的不是用南方生产的江米做成的粥,而是特指酸粥。这个酸粥的做法与河曲、偏关一带的酸饭有所不同,最起码没有酸罐子,米是现泡的。“滚水泡,凉水救”,滚烫的水紧住了米的表皮,再加上凉水,在初夏的气温下浸泡三天,等到整盆米泡到有了梨酸梨酸味道的时候,就可以加上红枣或蒸或煮了。端午节这一天中午,酸甜酸甜的浆米粥,配上豆腐粉丝汤,美美的吃食。当然,端午节除了吃粥、吃凉糕以外,酒是必须要喝的。父亲说他们小时候喝得还是雄黄酒,而到了我的小时候,就没有雄黄酒了,喝得都是普通的白酒。虽然那年月浆米粥、红枣粥、凉糕都是人们期盼吃到的好饭食,但吃粥的气氛远比不过戴花绳绳、布鸡鸡、布鹅鹅、五搐搐和采艾草的氛围更浓烈,更有意思。

那么戴花绳绳、布鸡鸡、布鹅鹅、五搐搐、艾草又有那些说法呢?当我想要寻其出处,追其踪迹时,老家已快速地进入了荒废和空壳的状态,好多民间习俗都随之消失了。村里几乎没有六十岁以下的人。缺席了年轻人和小孩子的村庄,早已失去了生气,更别说节日氛围了。民间习俗的传说故事,也少有人知晓。带着几分遗憾,我走访了好些上年纪的老人,点点滴滴揪了一些“席片”,然后,串缀、推测、查资料——

端午节,古人也称端阳节、天中节、夏节等。端午一过,就正式进入夏天了。夏天,天气干燥,人易生病,而古人尤其害怕瘟疫,这又是夏天易发生的恐怖事件。因此,古人认为五月初五是个恶日,不但五毒(蛇、蝎、蜈蚣、壁虎、蚂蟥)从此日开始猖獗,而且瘟神、鬼魅也纷纷出动。为了祈求人们顺利度过夏季,端午节的所有习俗,就以驱邪祛病,除五毒而展开。

先说艾草。

艾草,又名艾蒿,属菊科蒿类,是多年生草本植物。书上说:艾草性味苦、辛、温,入脾、肝、肾。《本草》载:“艾叶能灸百病。”《本草从新》说:“艾叶苦辛,性温,熟热,纯阳之性,能回垂绝之阳,通十二经,走三阴,理气血,逐寒湿,暖子宫……以之灸火,能透诸经而除百病”。现代医学研究亦认为,艾草有抗菌、抗病毒、平喘、利胆、抗过敏、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。可祛寒暖身、提神醒脑、消除疲劳,预防和治疗神经性衰弱失眠、风湿关节炎、腿脚麻木、糖尿病、感冒等等。

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。艾草的药用,在中国已历史悠久了,民间对它的神秘和喜爱,早已超出了药用的本身。古人认为艾草是神草,它不仅可以治百病,而且还有驱邪、祈福,预防五毒侵害的神力。所以,端午节这个古人心目中的恶日,门头插艾,身体擦艾,耳朵孔塞艾、小孩戴艾……都是为了驱邪、祛病、防蚊虫、祈平安。

再说雄黄酒。

传说,五月端午是白蛇殉难日,即,现原形日。

    白蛇与许仙凄美的爱情故事,中国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。许仙为了证明爱妻是人不是妖,在法海的指点下,五月初五用蘸了雄黄酒的筷子夹菜给白素贞吃。结果,白素贞马上头疼万分,现了原形……

雄黄酒可以让妖怪现形!这当然是驱邪的佳品了,也应该是端午节喝雄黄酒的出处。

至于布鸡鸡、布鹅鹅、五搐搐,应该都与祛五毒有关。都知道鸡和鹅,在禽畜中属于铁嘴,是蛇、蝎等毒虫的天敌。你见过一群鸡围食一条蛇的场景吗?我见过,号称狠毒的蛇,面对群鸡的啄食,一点办法都没有,直至啄成一条蛇皮。而五搐搐仿佛五个口袋口口相对串在一起的样子。老家方言中一般称口袋为抽子,小小口袋为抽抽。抽抽,搐搐,发音也符合演变过程。那么为什么要小孩子戴五个口袋呢?看过神话故事影视的人都记得,但凡降妖拿怪,大都是天庭派天神拿神器——捉妖袋,蹬云头略施法术,捉妖袋便口朝人间将妖怪收入囊中。而这五个抽抽(搐搐)正好是降服五毒的法器,小孩子戴在身上,五毒不敢近身。

而花绳绳,即为五色线搓合而成。资料上说:五色线,是佛教及道教中常用的开运宝物。佛教说绿、红、黄、白、黑,象征如来佛的五种法门:信、进、念、定、慧;道教说五色分别代表: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行,以及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五方。在佛经裏,五色线代表着金刚界的五佛,身戴五色线时,观想:西方阿弥陀佛、南方宝生佛、北方不空成就佛、东方阿闪佛、中央大日如来佛,五方大佛的佛光照射,可得金刚五方大佛护身。

厉害了,花绳绳是所有佩戴物中威力最大的灵物。

难怪小时候,夏天最热的时候,为了凉快,院子打扫干净后,晚上铺了毡子被褥就在院子里睡觉了。而每每睡觉前,大人们总要用一根黑白相间的羊毛绳或猪毛绳等之类的绳子,把孩子们睡觉的地方圈起来,说是为了安全。一根绳子有什么安全作用呢?大人们说,围上绳子牛牛虫虫就不敢来了。我知道,这里所指的牛牛虫虫就是蛇和蝎子之类伤人的东西。尤其是蛇,夏天,在草木茂盛的乡村,蛇伤人不是稀罕的事。在人们的印象中,蛇比狼更可恨,它总是以隐身的方式偷袭人。为了避讳说出这个让人生恨的蛇字来,老人们常常把蛇叫做长牛牛。虽然,随便找来的绳子不够五色,但心中的期许已是不言自明了……

杨爱梅,保德人氏,忻府区工作。山西省作协会员,忻州市走西口研究会秘书长。年轻时酷爱诗歌,中年后追寻过小说,近年,心思又回到了生之养之的山坡陡地,想用文字记述那山、那水、那群人……

作者部分相关作品:

杨爱梅老家系列之十一《水 水 水》

杨爱梅老家系列之十《父亲的黄土情》

杨爱梅老家系列之九《打谷糕》

杨爱梅老家系列之八《十月里的羊肉小人参》

杨爱梅老家系列之七《三颗黄绵杏儿》

杨爱梅老家系列之六《长在骨头里的细豁子》

杨爱梅老家系列之五《苦菜》

杨爱梅老家系列之四《牛这一辈子》

杨爱梅老家系列之三《水 悠 千》

杨爱梅老家系列之二《一个学生的学校》

杨爱梅老家系列之一《离娘肉》

杨爱梅诗歌||  老    家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